攝影收藏⑩|光社影像中心:藝術家的真誠和獨特的視覺語言
2022-12-04 閱讀數:
在中國,攝影收藏還是一件新鮮事。盡管圖片已經是人們日常交流的方式了,但收藏攝影似乎仍是一件遙遠的事。與此同時,近年來中國的影像收藏市場逐漸活躍,越來越多的人與機構開始意識到了影像的價值:出色的攝影是時代的見證,也具有藝術價值,連接了個人與集體記憶。
由收藏家王珺創(chuàng)辦的“光社影像中心”(Light Soclety,下稱光社)是一所位于北京的藝術空間,成立于2017年9月。影像中心提供展示收藏、創(chuàng)作討論、學習交流等多重藝術活動功能,通過嚴肅地觀察攝影藝術、研究攝影藝術,在現有的藝術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中為中國當代攝影藝術的發(fā)展注入了自己的力量。近年來,光社為北京的觀眾帶來了一系列精彩的藝術家個展:阿布拉莫維奇、荒木經惟、南·戈爾丁、弗朗西斯卡·伍德曼……這些享譽世界的藝術家和攝影家也皆是創(chuàng)始人王珺個人收藏里的名字。王珺先生的收藏標準是怎樣的?他又為何把自己的私藏公之于眾?中國當下攝影收藏的現狀又是如何的?澎湃新聞采訪了他。
光社影像中心
澎湃新聞:可否介紹一下你的收藏標準是怎樣的?
王珺:我主要收藏當代藝術,影像不是我專門收藏的部分,只不過我做了一個有關影像的美術館,因為我喜歡攝影。收東西,我首先會看一位藝術家是否真誠,在真誠之上,它敘述了一個怎樣的概念?還有作品反映出的對社會的認知,它(認知)必須特別清晰。如果藝術家把他的概念用他獨特的自我的視覺語言來呈現,使我震撼,讓我感到自己的局限,那我就可以收藏。
澎湃新聞:回顧光社辦過的展覽,與身體有關的攝影似乎占據較大的比重,或者說,大多是一些性情中人的藝術家,以前的阿布拉莫維奇、安托萬·達加塔,到2020年的南·戈爾丁和弗朗西斯卡·伍德曼。你對這些攝影特別感興趣嗎?
王珺:這肯定是我感興趣的一部分,但與身體有關只是表象,實際上這些藝術家都是在對生命,靈魂和能量的探索表達。
比如說阿布拉莫維奇,她的作品討論著個人的身體的極限與心理的承受力,她找尋的是天地間的能量,能量的互換及侵略性。安托萬·達加塔在神學和哲學中尋找生命的真,作品通過性、致幻和死亡三個主題來表達,他在尋找人的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關系,找尋靈魂和世界的位置。伍德曼也是,她在作品里探討的是生命和輪回,她刻意搭建規(guī)劃的場景,弄點道具,麻雀、紙等等,然后自拍,并用慢門,讓刻意中帶有不確定性,讓身體就像幽靈一般穿過。她既是拍攝主體也是客體。
這些作品都是關于身體的,但核心都是對生命的意義和本質的認知的表達。這些藝術家都是這樣,很自我,很感性,直接,不回避。比起那些科學理性的攝影,我覺得這些作品更純粹,但其中更有追問生命真相的復雜過程。我覺得這是對藝術家表達“真”的一種感動吧。
安托萬·達加塔展覽現場。光社供圖
弗朗西斯卡·伍德曼展覽現場。光社供圖
弗朗西斯卡·伍德曼作品。光社供圖
弗朗西斯卡·伍德曼作品。光社供圖
弗朗西斯卡·伍德曼作品。光社供圖
澎湃新聞:回到光社成立之初,你是怎樣決定把收藏從私人轉到面向公眾的?
王珺:我沒有說光社要影響怎樣的觀眾,我只能說,我想把我認為優(yōu)秀的藝術家,從國外基金會畫廊弄過來,做一個展覽。一開始,這件事的目的是取悅于我自己。我知道肯定有一些觀眾會喜歡,也有些不會。但優(yōu)秀的藝術家在那兒,我就應該給他來做展覽。我的展覽是預約制的,我尊重每一個來我這看的人,讓他們有一個好的觀展體驗,來我這里看展的人,想必他們也和我一樣,都喜歡這個藝術家,我們都是他的粉絲。只是我有一個空間,于是我就這么做了。
澎湃新聞:如何看待資本與創(chuàng)作的關系?
王珺:藝術家也得生存,這本身無可厚非。但我覺得作為藏家來講,你買藝術家作品要知道什么是好作品。藝術家不是為創(chuàng)作而創(chuàng)作,那是設計。一件好作品,藝術家一定是在一種極其亢奮的、美好的、忘我的狀態(tài)下,超越了平常時刻的那個狀態(tài)下去做的事情。他應該為這去做作品,而不是因為賣錢而生存,是因為創(chuàng)作能給他帶來快感,那種狀態(tài)是他追求的。我曾和一位藝術家聊天,他說,我畫著畫著,好像紙面變成三維的,幾個小時過去都沒感覺到,那狀態(tài)太爽了,他是因為這種快感才做的創(chuàng)作。對我來說,好作品應該是這樣。
南·戈爾丁作品。王珺的個人收藏。光社供圖
亞列克斯·普拉格作品。王珺的個人收藏。光社供圖
弗朗西斯卡·伍德曼作品。王珺的個人收藏。光社供圖
澎湃新聞:你對攝影里“原作”這個概念怎么看?
王珺:原作是一個收藏概念,Vintage嘛,但這個概念對當代藝術來說已經不存在了。像辛迪·舍曼,她不會做暗房,作品是別人給她沖洗的。
在我看來,攝影和藝術是沒關系的,攝影是記錄。最早,照片是檔案館圖書館收藏,誰會收藏照片???攝影和藝術有關系是因為藝術家在做。藝術是自我認知的外化,通過不同的媒介表達。這和攝影師不一樣。我做的光社影像中心,有一部分和攝影非常有關,我們舉辦一些課程,我會把馬格南大師請過來,他們教技巧、暗房,還有一些教理論、哲學、社會學,另一部分則與圖像有關,攝影也是圖像的一部分,講到圖像,那就會想到美,美是哲學的思考??档略趺凑f?尼采怎么說?美怎么定義的?怎么從傳播學、符號學的角度去看待圖像?這些都是研究方向。圖像一直在改變我們的認知。
澎湃新聞:多年前,威廉·埃格爾斯頓曾有一次改變了作品的制作工藝,他用數碼打印輸出了一些作品,而不是過去常用的染料轉印法,這些改變制作方法的相同圖像又再次進入了拍賣市場。您對這事怎么看?工藝和攝影收藏的關系是怎樣的?
王珺:埃格爾斯頓是彩色攝影之父,他的出現,一下讓彩色照片走進了美術館,走到了大眾面前。當時的彩色膠片的輸出技術很成問題,收藏也成問題,所以他用了轉染法。轉染法很棒,他把顏色弄得非常精準鮮艷,同時又超出客觀現實,非常有魅力,也不怎么褪色。他建立了彩色攝影的標準。
這是膠卷時代的做法,但現在不一樣了,PS調起來方便。我覺得收藏埃格爾斯頓,是收藏他的轉染法,因為這是他發(fā)揚光大的。在攝影收藏里,物理性也是收藏的一部分,轉染法,克羅姆,這也是收藏一種是稀缺性。如果大街上滿地都是鉆石,有一塊鵝卵石,那鵝卵石就被收藏了。占有稀缺性是收藏其中的一個本質。埃格爾斯頓影響了很多人,現在很多人都學他,拍一個看似平常的景,一個被放棄的東西,把被別人忽略的東西作為主角。但許多收藏埃格爾斯頓的人,如果不談轉染法,那我覺得是有問題的。
瑪麗娜·阿布拉莫維奇?zhèn)€展現場。光社供圖
瑪麗娜·阿布拉莫維奇?zhèn)€展現場。光社供圖
瑪麗娜·阿布拉莫維奇?zhèn)€展現場。光社供圖
南·戈爾丁個展現場。光社供圖
南·戈爾丁作品。光社供圖
南·戈爾丁作品。光社供圖
澎湃新聞:你如何看待中國當下攝影收藏的現狀?在您看來,一個健康的收藏體系是怎樣的?
王珺:我覺得談攝影收藏還早。拿架上藝術收藏來說,一是有人喜歡,二是市場在做。在中國,攝影有市場在做,但像華辰,它更多是老照片的收藏,這是稀缺性的收藏,是對歷史記憶的收藏。像百年前民國的樣子,這些照片都是記錄性的,是作為記錄的收藏,和藝術沒關系。當代藝術里的攝影收藏是另一個問題。中國喜歡攝影的人是世界上最多的,光器材有多少銷量啊,到處都是攝影班、攝影課。這些東西有它的意義,但這部分人跟收藏沒什么關系,和當代藝術也沒什么關系。
我覺得,攝影收藏還是應該從教育開始。尤其是關于當代藝術里的攝影收藏,它一定是建立在理解當代藝術的基礎上的。當代攝影應該是一個藝術家在做的。當下中國依然缺乏真正的影像教育,大多都是教技巧和美學,但是當代藝術和美已經沒什么關系了。你怎么讀懂藝術家的作品?收藏和學術都在小圈子里。我身邊那些收藏當代藝術的朋友,幾乎每個人家里都有攝影作品。我不知道有沒有從老照片到當代攝影都收藏的。
于我來說,我建立光社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。我和美院及高校合作在做系統(tǒng)的課程。講的是影像。影像到底是什么?它應該和藝術一起成長,它是藝術的一部分,是藝術的表達手段,和木頭、畫筆、紙,是一樣的東西。尤其是當代的藝術,肯定有批判性,有觀念性,有時代精神,而不光是美的記錄和呈現。這是當代攝影具備的東西,它應是豐滿的。